1981年的高考转眼已经过去44年了,而我这个当年的亲历者也从青涩少年变成了花甲老人。但这份记忆丝毫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有所淡化,有时还会在梦中因为题目太难、答题时间不够而惊醒。
当年高考真的很难,因为考生多、录取率又低,对于一个17岁的农村孩子来说,心里充满期待又有点害怕。梦想考上大学跳出农门,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忐忑不安,害怕考试失利只能回家种田,祈求着祖坟冒青烟。
那时高考时间是在七月份的七八九三天,考场设在县城,我是在乡镇高中读书。学校专门为我们考生包了几辆大客车,提前一天把我们送过去,好让大家提前熟悉一下考场环境,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些。
这是我第一次坐汽车,第一次上县城,第一次住招待所,看到什么都新鲜,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。在农村孩子眼里,县城就像大城市一样,我当时心里暗暗发誓,一定要考上大学,以后到县城工作。
天气很热,教室里又没有风扇,每个人都热得汗流浃背。监考老师很贴心,在教室里放了个装满水的大水桶,脸盆里放了一些冰块。现在回想起来,几十多名考生在那样的环境下坚持两个小时,没有水喝,但却没有一名同学中暑,那时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真的很棒。
七月底高考成绩张榜公布,我的成绩在本校排名第一,在全县文科考生中也名列前茅。后来我被省内的一所本科院校录取了,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,当时全家人高兴坏了。虽然家里条件不好,但父母还是杀了一头猪,摆了几桌酒席庆祝。
现在的学生上大学很轻松,不像我们那时竞争非常激烈,就像九死一生杀出重围。我小学到高中都是在乡下读书,教育条件和师资水平都不强。我记得初中都还没有学过英语,到了高中才开始学26个英文字母。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是民办老师,很少有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。
回想我整个的小学、初中阶段,印象中从没有回家做过作业,从来没有感觉到学习有压力。从劳动的压力却伴随着成长,从八岁开始,每个寒暑假都要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。平时每天早上上学前、晚上放学后,都要去打一篮子的猪草。
感谢高考,不拘一格降人才,让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改变了命运,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后盾。当年的参与者现在都老了,祖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。但这一年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里,时不时总想翻出来看看。
上一篇:血瘀在脸上, 就会形成斑, 妙用一个奇效良方, 瘀血消了, 斑就消了
下一篇:没有了